8月15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在邛崃市联合召开了打击“破坏鸟类多样性”工作专题会议。
会上,成都、广元、雅安、成铁四家中级人民法院携手成立了“岷山—邛崃山脉鸟类保护司法联盟”,并签署了协作备忘录。邛崃、崇州、青川、汉源及成铁二院五家基层法院还共同发布倡议,宣布共建“岷山—邛崃山脉鸟类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标志着区域司法协作保护网络迈出了关键一步。
本次会议,四川高院还发布了3例“鸟类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其中四川楠山环境损害鉴定中心的1件案例(案例三)成功入选,充分显示了其在涉鸟类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的专业认可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上,楠山鉴定人黄燕教授还受邀发表了题为《涉野生鸟类司法鉴定疑难问题分析》的主旨演讲,并受到全场一致关注。
黄燕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积淀,深刻阐述了司法鉴定在鸟类保护中的关键作用,并直面生态价值评估中的复杂标准与实操难点。她结合四川楠山近年承接的“朱鹮案”“鹦鹉蛋案”“绣眼鸟案”等典型涉鸟鉴定实务,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核心疑难问题。通过真实案例的层层解析,黄教授不仅展示了楠山技术攻坚的路径,更对鸟类多样性保护的发展方向及社会共治责任提出了前瞻性见解。其发言内容详实、逻辑清晰、深入浅出,赢得了与会法院、科研机构及环保组织代表的广泛赞誉。
此次会议,从司法联盟的建立到保护基地的共建,充分展现了四川法院系统织密鸟类保护法网的坚定决心。四川楠山环境损害鉴定中心的案例贡献与黄燕教授的专业发声,成为这一系统性保护工程中坚实的技术支撑。他们以科学、严谨的鉴定服务,为涉鸟案件的公正裁决提供了核心证据支持,其关于评估标准与实操难点的剖析,进一步凸显了专业机构在司法保护链条中的关键价值。
与会者普遍认为,此类专业智慧是破解生态保护司法难题、筑牢生物多样性法治屏障的关键力量,更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实基石。